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世界文化

中国古代有哪些快被人遗忘的乐器?

编辑:学史网发布时间:2022-09-22 19:03:48

 

3-1 曾侯乙编钟 战国 短架长 335 厘米、高 273 厘米,长架长 748 厘米、高 265 厘米 1978 年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

曾侯乙编钟成曲尺形(「L」形),钟架上吊挂有镈(bó)钟、钮钟和甬钟共 65 件,全都是双音钟。曾侯乙编钟是迄今已发明的古代编钟中数量最多、范围最大年夜、保存最好、乐律最全、音域最广的乐器,是我们熟悉西周乐悬轨制最为重要的什物。

曾侯钟程度截面为卵形,在每个钟的正鼓位和侧鼓位可以分别敲出具有三度差其余两个音,即同一个钟可以发出两个不合音高的音(见本书第 73 页)。这就是以前一向不为人所知的「双音钟」。曾侯钟可以吹奏西方十二声乐律的乐曲,可以旋宫转调。在编钟钲(zhēng)部、正鼓位、侧鼓位以及钟架上还有近三千字铭文(或书写的文字),标清楚明了音高、乐律以及同样的概念在曾国以外其他方国的对应名称。

曾侯钟无可回嘴地注解,在公元前 5 世纪,中国已经有了七声音阶,有绝对音高的概念,有旋宫转调的才能。所有这些从世界音乐史、世界数学史、世界科技史、世界文明史的角度来看,都是最高等其余震动。

后人对古代巴比伦学史网文明开化的评价一向是「有音乐,稀有学」。假如用这种不雅点来对待公元前 5 世纪的曾侯乙墓文物,那么当时文化和科技程度之高根本是我们以前无从想象、也不曾想象到的。曾侯乙墓的发掘导致人们不得纰谬公元前 5 世纪中国所达到的文明高度进行全新的评价与考量。

3-2 骨笛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 8000 年 长 22.7 厘米 1987 年河南舞阳贾湖出土

20 世纪 80 年代,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坟场遗址发清楚明了十六支竖吹的骨笛。这些骨笛都是用鹤腿骨钻孔制成,大年夜多有七个孔(所谓七孔,是指在不计吹孔的情况下,笛子上有七个孔。)。出土的骨笛在实际测音时大年夜多一吹即裂,所以只有保存最无缺的一支勉强吹出了乐音。然而以黄翔鹏为代表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者仍然信赖:七八千年前黄河道域的先平易近已经控制了必定的乐理常识,可以或许制造出吹奏「至少是六声音阶,也可能是七声无缺的、古老的下徴(zhǐ)音阶」。

3-3 陶埙(xūn) 商代 高(小)4.2 厘米,(大年夜)7.3 厘米 1951 年河南辉县琉璃阁一五零号墓出土

《吕氏春秋·仲夏纪》里说,黄帝委派伶伦学史网作律(「伶伦」是人名)。伶伦听到凤鸟的叫声而仿造了乐器。这个传说在埙上表现了它的真实性。今天可见最早的陶埙是半坡遗址的一孔埙,其实就是可以模仿鸟鸣的佃猎对象。(所谓一孔,是指在不计吹孔的情况下,指孔只有一个。)新石器时代的一孔埙逐渐成长为二孔埙、三孔埙(商代中期)甚至五孔埙(商代晚期),其发音才能也由一孔埙的小三度慢慢成长为四声、五声甚至七声音阶的发声。

河南安阳小屯出土的武丁时代的陶埙注解,公元前 13 世纪阁下,中国已经出现了七声音阶。《国语·周语》上伶州鸠(「伶州鸠」是人名)周景王问时说,完美七声音阶涌如今武王伐纣的过程中。结合出土的陶埙来看,这个传说显得异常真实可托。

3-4a 均钟 战国 长 115 厘米、宽 5.5—7 厘米 1978 年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

这是一件异常奇怪的五弦器。外面上看它只是一张五弦琴,但按照黄翔鹏的看法,它就是所谓「木长七尺」的「均钟」(「均」字有一个意思是「钟律」,名词,读 yùn。不过「均钟学史网」一词中的「均」,是动词不是名词,读 jūn,意思是「调」〈tiáo〉。这里的尺是夏代人的「比手为尺」,即拇指、食指张开的最远距离为一尺,大年夜约 17 厘米)。均钟的功能,是在它上面弹出绝对音高,给编钟的调音供给标准。往最通俗里说,均钟的感化类似于今天我们给钢琴调音时供给基准音的音叉。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