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世界文化

旁遮普语文学作品简介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3:36:58

旁遮普语文学早在10世纪左右就带有反封建的色彩。它的先驱者弗里德(1173~1265)是苏菲派诗人,著有100首双行诗,描写农村的生活情景和风俗习惯,表达了对穷人的同情。

简介

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东部旁遮普地区人民的文学。这一地区具有发达的古代文化,曾是西方入侵印度的要道,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旁遮普语文学早在10世纪左右就带有反封建的色彩。

它的先驱者弗里德(1173~1265)是苏菲派诗人,著有100首双行诗,描写农村的生活情景和风俗习惯,表达了对穷人的同情。旁遮普语文学中的三大史诗《希尔-郎卡》、《瑟西-布努》和《索赫努-马希瓦尔》,描写恋人在生前终生分离、死后才能团聚的爱情悲剧,对宗教表示蔑视。

锡克教创始人纳纳格大师(1469~1539)运用诗歌形式宣传教义,主张男女平等和一夫一妻制;他在诗中也描写了农村生活的景色,主要作品有《十二月》、《杰布先生》等。阿尔琼大师(1563~1606)编选了诗集《最初的著作》,收入3,384行诗,作者是7个大师和16个信徒。这些诗宣传对各种宗教信仰一视同仁,人人平等。

高文德·辛赫大师(1666~1708)的诗宣扬英雄主义,大多收集在《第十任大师之作》之中,他的名篇是《成功书》。他曾组织50多个诗人用梵文、波斯文和旁遮普文写作。锡克教大师的传记问世的也不少,它们被称为“生平见证人”,在散文中占有重要地位。

17世纪和18世纪,诗人布莱·夏赫(1680~1758)和瓦里斯·夏赫(1735~1798)比较有影响,他们写的是带有神秘色彩的浪漫主义诗歌。前者的“加非”体诗和后者的“希尔—郎卡”体诗为人民广泛传唱。

在近、现代文学中,穆罕默德·夏赫(1782~1862)的《锡克教徒与英国人交战的传说》,描述了锡克教徒第一次反对英国入侵者的战争,歌颂锡克教人的勇敢,赞扬他们为反对共同敌人而与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团结一致的精神。

19世纪末期,开展了复兴旁遮普语文学的运动,要求文学反映印度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和民族觉醒。帕伊·维勒·辛赫(1872~1957)的小说《美女》、《维杰·辛赫》和《巴巴·瑙特·辛赫》等,大多描写锡克教人的武士精神和锡克教的道德观。他最先写作无韵诗。他的长诗《我的主人,你活吧》曾获得印度文学院奖。

特尼拉姆·贾德里克(1876~1954)的几部诗集,收有《盖萨尔花坛》、《第九世界》和《苏菲楼》等诗;《犍牛》一诗以一头挨打受饿的犍牛的形象反映了贫苦农民的痛苦。他同情农民,对农村的封建制度流露了不满情绪。

莫亨·辛赫(1905~)的诗集《沃达·威拉》曾获全国文学奖。阿默丽达·普里德姆(1919~)是当代知名女作家,她的诗描写印巴分治前美好的日子和分治时的互相残杀,具有民歌色彩。诗集《苏奈胡莱》曾获1956年印度文学院奖。

她著有小说《德里的街道》,并编选了《世界优秀短篇小说选》和《旁遮普语优秀短篇小说选》。

古尔伯克希·辛赫曾主编《爱环》报,著有散文集《棕色石头的一生》。纳纳格·辛赫(1897~)是著名的小说家,著有60部长篇小说,如《白色的血》(1932)、《吃人者》(1953)和《两剑一鞘》等,他的作品宣传不同教派应相互友好,痛斥宗教狂和封建残余。他的《两剑一鞘》曾获1962年印度文学院奖。

格勒达尔·辛赫·杜格勒(1917~)是当代较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他的长篇小说大多描写印巴分治问题,短篇小说之中,比较有影响的有《黎明的湖》和《第九家》。

本文标签 印度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