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世界文化

《阿玛戎之战》作品鉴赏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3:31:08

《阿玛戎之战》是17世纪早期佛兰德斯巴洛克式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于1618年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

创作背景

作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文主义者,在绘画上的“宣言”即是展现强烈的人性,歌颂生命的拼搏精神。他描绘的一些健美丰满的裸体女性形象,那样富有肉感,充满生命的战斗力。

在这些画面上,他着力表现的是人体肌肉的膂力、绸缎般的闪光以及人物形象的激情。此类题材大致在1614-1620年间画得较多。

其中有宗教题材、殉教故事,也有神话题材。比如画“最后的审判”场面,反抗天使被逐的天使大军与魔鬼队伍厮杀的场面,惊险的狩猎人与野兽搏斗的场面,和神话中狂热的爱情追逐的场面等等。这一幅《阿玛戎之战》,是典型的厮杀场面。

阿玛戎是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女人部落名称。但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阿玛戎在远古时是存在的。按斯奇提亚语,“阿玛戎”又称“俄伊耳帕塔”,意即“杀男人者”。

据史书上说,史前古希腊人与阿玛戎初次战斗时,阿玛戎大败,大量女俘被希腊人用船运走。船运至中途,女俘们造反,杀死了全部押运的希腊人。

她们不会驾船,只得随波逐流,漂泊到小亚细亚的斯奇提亚国一个叫克律姆诺伊的地方,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女儿国。这个部落订出了一条族规:凡想生育传代,一定先要在战场上至少杀死一个男人,否则不许婚嫁。所以阿玛戎人生性好战,尤擅弓箭。为了学好射术,她们都将左乳切除,由此可见其尚武的精神。

作品赏析

画家在这里描绘的是神话中一则由英雄忒修斯与阿玛戎女王希波吕忒发生爱情而引起的战争场面。两队人马在桥上狭路相逢,战斗异常激烈,前仆后继。

英雄忒修斯远行至亚细亚的克律姆诺伊,见到阿玛戎女王希波吕忒并向她求婚。婚后英雄携她回家。这引起了阿玛戎部落的不满,发兵攻打希腊,一路所向披靡。

其时忒修斯正去克里特岛的迷宫中翦除牛怪,直至他得知后赶到雅典,阿玛戎女族即将进抵雅典。忒修斯立即率军迎敌。双方在特尔摩顿河桥头短兵相接,展开了一场血腥的战斗:阿玛戎人为保住自己的军旗正拼死地搏斗着,希腊军队从左侧桥头冲去,势不可当。桥边出现人仰马翻的惊险形象。

画上色彩流动,线条飞旋,一切都处在一种惨烈的杀戮风暴中。画家通过敌我激战的情景,烘托了夺军旗的英勇行为。阿玛戎虽处劣势,仍显出不可动摇的战斗意志。右边已出现脱缰狂奔的战马,滚落河中的阿玛戎战士,给人以强烈的动感。全画气势激越,令人震颤。

画面总的动势好象一团旋风,紧紧朝向桥的右侧滚动着。人物的层次绵密,所有的造型服从于一种连续性的运动。色彩所表现的激情已达到了最高点。

有的研究者认为这幅画是鲁本斯受到达·芬奇的一幅《安加利之战》或提香的《开多尔之战》的影响,这是不确切的。鲁本斯没有见到过那两幅画,即使他当时能见到,也只能是这两幅画的摹本或素描稿,要说汲取前人的构思,至多只是桥上的夺旗战斗。

就鲁本斯这幅画的总构思看,他没有摹仿前人的动作,画家是凭借自己娴熟的写实技巧,使线条与色彩取得生动的呼应,并且有他的独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