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历史典故

十八世纪“外销画”里看中国古代“好手艺”

编辑:学史网发布时间:2022-10-15 07:41:38

 

本文转自:南京日报

□ 南京日报/紫金山消息记者 邢虹

1700年1月7日,奥尔良公爵在巴黎凡尔赛宫策划了一场名为中国之王的隆重年夜迎新舞会,路易十四坐着一乘中国的大年夜轿出场,这是当时欧洲中国热的一个缩影。欧洲人对中国人、中国社会、中国传统工艺的懂得需求日渐旺盛,催生出了大年夜量以此为主题的外销画,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序言。南京青年文化学者侯印国发掘整顿了收藏在法国国度藏书楼、大年夜英博物馆等地的关于中国古代平易近俗和临盆的外销画近千幅,将数百幅绝疆土像合营十余万字的研究和解说文字,整顿出版为《好手艺:中国前人传统工艺彩画图志》,该书获得南京市百名优良文化人才项目赞助,近期面世。侯印国介绍,外销画隆盛于18至19世纪,由广州十三行画师根据西方商人和中国行商的定制请求进行绘制,情势包含纸本水粉画、线刻画、通草水彩画、布本油画、象牙画、玻璃画等,题材类型极其广泛,堪称是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全景图。

农耕

中国前人最早用雪水浸种

一组题为《农家耕田图》的外销画,记录了中国古代浸种、耕地、插秧、施肥、收成、入仓等一套全流程。

这组外销画的第一张图中,着黄衣的须眉正欲用篾制的容器装好稻种,放到流动的水池或沟渠,让种子吸足水分。这就是浸种的过程。浸种一般时长为三个日夜。促进种子抽芽齐整,其道理是种子吸水后,种子酶的活性开端上升,在酶活性感化下胚乳淀粉慢慢消融成糖,释放出供胚根、胚芽和胚轴所须要的养分。在缺氧前提下还可以杀逝世虫卵和病毒。侯印国介绍,古代浸种前须要进行晒种,浸种后要放置到暖和潮湿的情况中催芽。中国前人最早是用雪水浸种的,这项技巧早在两千多年前西汉时代的《汜胜之书》中就有记录。学史网

古时施肥叫做淤荫,一般指用淤泥水和草木灰、粪便等肥料浇灌秧苗,以增长肥力,助秧成长。这组外销画中有一幅图片中描述的恰是农平易近施肥的场景。汉代时前人就看重施肥的感化,宋元时代开端加强合理施肥,认为施肥就像是用药。明清时代施肥异常精细,清代杨屾在《知本提纲》中提出施肥三原则——时宜、土宜、物宜。侯印国说。

古代的浇灌对象也很有意思。宋元以来,南边常用的浇灌对象有翻车、筒车、水转翻车、牛转翻车、筒轮、高转筒车、水转高车、戽斗、拨车、桔槔等。外销画中展示了两种不合类型的浇灌对象。有一种多人踩踏的对象就是翻车,也叫龙骨车,始于汉代,由三国时代机械创造家马钧完美。另一种用杠杆浇田的对象叫桔槔,俗称吊杆。把一根木杆横挂在水边架子(木柱或树干)上,一头吊挂巨石等重物,一头用绳索吊挂水桶,使两端高低活动以打水,因为杠杆道理,便不必费大年夜力量。桔槔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墨子》,写作颉皋。《庄子》中曾记录孔子的学生子贡推广这一对象的故事。学史网

侯印国介绍,这一组外销画,是根据当时风行的《耕织图》仿绘而成。《耕织图》是古代当局劝平易近勤农的重要方法。用图像体系表示农桑过程,在五代已经出现,宋代仁宗赵祯曾将农业临盆图像绘在延春阁上,后来成为南宋第一位皇帝的赵构年幼时还在延春阁看过这批丹青。清代帝王也大年夜都重农尚农,同时也往往书画兼通,看重图像的宣传感化。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南巡时有南方士子呈进楼璹的《耕织图诗》,深得康熙爱好。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命画家焦秉贞据此从新绘制《耕织图》。当时还没有即位成为雍正帝的雍亲王胤禛也曾命人以《御制耕织图》为底本,绘制《耕织图》46图。侯印国说,胤禛对这组图异常看重,不仅在每幅图上亲题五言诗一首,更是亲自出任模特,图中的男女农平易近形象就是他本身和福晋们。

这一题为《农家耕田图》的外销画就是以康熙、雍正《耕织图》中的耕图为底本绘制的,主题构图均雷同。但因国外收藏机构不懂得中国耕种情况,装订时个中有几幅图的地位出现了分列缺点。学史网

造纸

法国布道士记录编制工艺流程

中国造纸汗青悠长,关于造纸的外销画是一位法国布道士供给的。

现存最早的纸出土于西汉时代的遗址,如甘肃天水、陕西西安灞桥、陕西扶风、甘肃居延等地发明的西汉麻纸。不过到明清时代,竹纸在造纸行业中已经居于统治地位了。《中华造纸艺术画谱》由清代乾隆年间法国布道士蒋友仁(P.Michael Benoist)在中国的记录编制而成,以27幅水彩画介绍了当时以手工制造竹纸的工艺流程。这组外销画原图册由法国人根据蒋友仁寄去的材料装订,原图右侧有汉字解释,图下方则有法语解释,但可能因为整顿人员不懂得中国造纸技巧,个中大年夜量图片前后倒置。侯印国说。

有一张图展示的是荡料入帘,这是全套竹纸制造流程中最至关重要和难度最大年夜的环节。固然蒋友仁在中国生活了30多年,但仍不太懂得图中的内容,所以原图没有文字解释。侯印国介绍,荡料入帘也叫入帘抄提,或可简称为抄纸。图中地上的木槽就是纸槽,工人手持的木框形的对象叫做抄纸帘或抄纸竹帘。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记录:凡抄纸帘,用刮磨绝细竹丝编成。展卷张开时,下有纵横架框。这种对象是传统造纸的重要对象,以细竹丝编织而成,后来也以细竹丝为经、丝线为纬编织,为了防止漏水,往往还会涂漆。抄纸帘配套有一个木制的长方形框架,大年夜小与抄纸帘雷同,叫做帘床或帘架,感化是抄纸时承载纸浆液和抄纸帘。清代《造纸书画谱》中《需以帘床》条中也对抄纸帘和帘床作了具体解释:帘以竹为之,用老竹削成篾丝,极圆极细,约一分大年夜,以生丝编成,其大年夜小一视纸之大年夜小。两旁用木为筐筐之,约四分大年夜,床四旁用筐,筐以木为之,筐之顶用竹片为直格,格约五分。以帘乘床,参入槽内,即便成纸。学史网

此外,法国还藏有清代另一种介绍竹纸工艺的图册,叫做《造纸书画谱》,包含24帧绘画和24帧释文。清代外销画中也有一些以造纸为主题,如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藏的一组外销画中便有一组11幅造纸图,分别为斩竹树、起竹、斩竹、舂竹、浸竹、落灰、纸水、晒纸、剪纸元宝、裁纸度、染纸、钉纸部等。

茶叶

采茶有时要请猴子协助

中国人的吃茶品茗史积厚流光。清代茶叶是大年夜宗出口商品,从17世纪末逐年增长销往欧洲的数量,重要分为红茶、绿茶两类,大年夜都产自武夷和徽州。当时外销画中出现不少关于茶叶采制和贩售主题的作品。侯印国介绍,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藏有一套12 幅的水彩《制茶图》,美国海事博物馆藏有一套13 幅,内容与其基本相同。英国私家收藏家还有一套24幅《制茶图》,近年在美国迪尔菲尔德汗青博物馆出版的《迪尔菲尔德汗青博物馆藏中国艺术》一书中披露。广州博物馆和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中还收藏有不少通草水彩茶叶贸易画。学史网

侯印国在书中说起的两套茶叶临盆贸易外销图,约绘制于18世纪,现收藏于法国国度藏书楼。前三图表示的是整治地盘预备茶园的情景,出现了本地的全景,绿水青山,好像仙境。

有趣的是,外销画中还出现了猿猴采茶的传说。英国植物学家福琼19世纪40年代在访问茶园的考察笔记中提到:我甚至听人说——我忘了是听中国人照样其余什么人说的——采茶的时刻要请猴子来协助,具体是如许做的:这些猴子似乎不爱好干这活,所以并不肯主动采茶,假如看到这些猴子到了种有茶树的岩石上,中国人就朝它们扔石块,这使得猴子们很朝气,它们于是开端折断茶树的树枝,把树枝朝着袭击它们的人扔下来。这幅图中,只见猴子们攀在岩石上的茶树上,底下一群人昂首仰望,旁边地上还放着编织容器,等待着接茶。

茶农若何将茶叶售卖给茶商的过程,外销画中也有出现,并且十分重视细节。画中墙上贴着公平能交世界客的春联,其下联模糊可见和蔼可取八方财。侯印国介绍,清代茶商往往到产地收购茶叶,再请工人搬运至其他城市。从外销画中出现的西方人物可以断定,此地是广州十三行。广州十三行是当时国际茶叶流畅中间。茶叶在此解决出口手续后将登上航船远赴欧洲。学史网

瓷器

景德镇创造独特吹釉法

瓷器是中国人最巨大年夜的创造之一,活着界文化史、科技史和艺术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时至今日,依然活泼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古代,它也被视为中国的象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序言。

侯印国介绍,清代有一批专门记录陶瓷临盆过程的图像,可以同一称为《陶冶图》,现存最早的是雍正年间的《陶冶图》8帧,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画家孙佑、周鲲、丁不雅鹏绘有一组《陶冶图》,描述了御窑临盆瓷器的全过程,乾隆八年由唐英进行编次,并根据丹青的内容,为每图撰写了百余字的解释,称为《陶冶图说》或《陶冶图编次》。《陶冶图》很早就传入西方,同时西方学者也存眷了这些图像,并为其撰写注释。他们认为,有一部分《陶冶图》是西方商人雇佣中国画家所绘,其目标就是为了让西方工匠懂得和进修中国制瓷技巧。侯印国在书中介绍的这组《瓷器制造及贸易图谱》外销画,很可能也是如斯面世的。

制瓷须要专门的瓷石,这组外销画开篇就用了7张类似连环画的情势,描述了工匠寻找和采集瓷石的具体过程。瓷石破裂摧毁后就是瓷土。前人在烧制陶器的过程中发明有些原料制造的陶坯能在更高温度中烧成,加倍坚实耐用,便开端逐渐有意识地选择这类材质。这些材质大年夜都是花岗岩一类的岩石受到热液感化和风化感化形成的,不合矿场瓷石的化学成分有所不合。南边最早应用瓷石质的黏土,后来成长为用瓷石瓷土,之后又在瓷土中参加高岭土配方。北方以高岭土或沉积黏土为主。侯印国说。学史网

釉是瓷器差别于陶器的重要特点。施釉的过程也在外销画中进行了具体展示。釉由石灰石、草木灰和瓷土制成。古代有不合的施釉办法,图中工匠施釉的办法就各有不合。浸釉法是将瓷器坯体浸入釉浆之中,少焉后掏出,一般实用于较厚的坯体以及碗、杯类器具。刷釉法也叫涂釉法,是用毛笔或刷子将釉浆刷到器具坯体上,一般用于有棱角的器物。浇釉法一般用于大年夜型器物,在釉缸上架木板,将器物放置在木板上,直接用勺舀釉浆浇在器具上。轮釉法也叫旋釉法,将器具坯体放置在轮车上,用勺舀釉浆倒在坯体中心,应用离心力将釉浆平均散附在坯体外面。侯印国介绍,从个中一张图中可以看到工匠在应用浸釉法和轮釉法施釉。另一张图中的施釉办法较为独特,是明清时代景德镇创造的吹釉法,用一端蒙有纱布的竹管蘸取釉浆,对准器物吹釉,往往须要吹多遍。唐英《陶冶图说》中记录:今园器之小者,仍于缸内蘸釉,其琢器与园器大年夜件俱用吹釉法。以径寸竹筒截长七寸头蒙细纱,蘸釉以吹,俱视坯之大年夜小与釉之等类,别其吹之遍数,有自三四遍至十七八遍者。学史网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