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08月09日:《时务报》创刊
《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创办。旬刊,连史纸、石印。梁启超主笔,汪康年总经理,是中国人办的第一个杂志。
翌年,梁启超去湖南,仍遥领该刊。由于张之洞横加干预,汪康年总理管起主笔,汪梁之间矛盾激化,梁启超愤而辞职,自第55期后再无梁文,排式也与前不同。1898年7月底,光绪帝诏改《时务报》为官报,汪康年拒不遵命,1898年8月8日停刊,共出69期。同年8月17日汪康年将报名改为《昌言报》出版。
创办
《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创办。旬刊,连史纸、石印。梁启超主笔,汪康年总经理,是中国人办的第一个杂志。
《时务报》以变法图存为宗旨,分设论说、谕折、京外近事,域外报译等栏目。由于议论新颖,文字通俗,数月之内,销行万余份。对推动维新运动起了很大作用。《时务报》发行一年后,发行量从创刊时的3000多份增加到1.2万份,最高达1.7万份,成为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梁启超在戊戌时期的重要文章《变法通议》、《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等均发表于此报。梁启超为《时务报》撰写的政论,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言论新颖,在爱国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反响,“士大夫爱其语言笔札之妙,争礼下之。自通都大邑,下到僻壤穷陬,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因此颇受读者欢迎,数月间行销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
宗旨
《时务报》于1896年创刊于上海,其创刊号刊载梁启超的《论报馆有益于国事》,文中指出:“……言政务者可阅官报,言地理者可阅地学报,言兵学者可阅水陆军报,言农务者可阅农学报,言商政者可阅商会报,言医学者可阅医学报,言工务者可阅工程报,言格致者可阅各种天算声光电专门名家之报,有一学即有一报。其某学得一新义,即某报多一新闻。”从此可以看出时务报是本着各个学科无所不包的办刊宗旨来进行其传播的,并且多为传播“新义”。
无线电报
《时务报》中关于无线电技术的首次传播: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一日(1897年5月2日)《时务报》第25册刊出译文《无线电报》,这是无线电报一词在中国的最早出现。自此,拉开了无线电报经由期刊传播的序幕。
影响
《时务报》在梁启超主笔期间富有成效的宣传,在全国激起了强烈反响。许多人士为《时务报》宣传、组稿,有的学校甚至将其作为教材使用。
除此之外,《时务报》也成为了维新派人士推行变法新政的主要阵地。他们经常借此与社会上倾向维新变法的人士进行联系,并且设置许多学会团体,甚至会接受代收会费、办理会员的委托。这些活动冲击了清王朝不允许政治结社和集会的传统,使得维新宣传由文字走向了实践阶段。
《时务报》还为有志之士开辟了面向世界的窗口。报刊共分为“论说”、“谕旨恭录”、“奏折录要”、“京外近事”、“域外报译”、“路透电音”等多个栏目。其中“域外报译”以英文、日文为主,并涉及了法文、俄文等92种外文报刊,共计出版译稿1706篇,关于科学知识的内容有145篇。其刊载题材涉及工业,农业,医疗,生理,物理,地理等,被称为“新知新学万花筒”。
如《时务报》第2册刊登的译自日本《西字捷报》的《照相新法》和第18册上刊登的译自《横滨日日报》的文章《电光摄影奇观》两篇新闻,最早在中国报道了X光知识。而在《瑞人挪勃而散财以兴格致》一文中,《时务报》第一次详细介绍诺贝尔和诺贝尔奖。这些文章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介绍给中国的有识之士,为中国科技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
下一篇: 1890年08月09日:侯德榜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