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之乱的背景
董卓之乱,指东汉中平六年(189年)至初平三年(192年)董卓入朝后实行的专权暴政。中平六年,董卓奉诏率兵进入洛阳,废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自为相国,独揽朝政。次年关东诸侯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卓败,挟持汉献帝刘协西走长安,并驱使洛阳数百万人口西迁长安。行前,董卓士卒大肆烧掠,洛阳周围二百里内尽成瓦砾。初平三年,董卓被王允、吕布所杀。
历时三年的董卓之乱,时间虽短,却使东汉政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董卓专权暴政引起的诸侯讨伐,为群雄割据局势打下了基础。东汉政权日趋衰败,三国群雄在此期间先后登场,军阀混战的三国乱世由此开启。
背景
董卓之乱发生在东汉末期。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交替把持朝政,架空君主。一般早年的是外戚依靠太后趁君主年幼把持朝政;等到君主逐渐年长,不愿意被操控,就依靠宦官等回击外戚,从而形成外戚和宦官两大相互对立的政治势力。
董卓本是陇西豪强,他同羌中豪帅有很多联系,曾镇压羌人和黄巾的起义斗争。在镇压起义过程中逐渐建立了一支只听命于自己的军队。这支军队成员多是籍隶关西的汉族和羌胡人。关西各族人民屡遭战乱,习性尚武,妇女亦多能挟弓而斗,因此关西军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经历黄巾之乱后,东汉皇室威信受挫。董卓看到东汉政府腐朽无能,逐渐骄傲放纵,不服从上级指挥。东汉朝廷也发觉董卓跋扈难制,曾试图解除他的兵权。汉灵帝曾征他回朝任少府,少府位列九卿,但只管理皇家的琐碎事物,没有兵权。董卓不愿放弃兵权,以所部羌胡不让自己离开为借口,上书拒命,朝廷对他也没有办法。汉灵帝病重时,诏命董卓为并州牧,这是一个实权很大的官职,但要将他的兵权交给皇甫嵩。
董卓再次找借口拒绝,并驻兵河东(今山西运城、永济一带)。关于此事还有一种说法,朝廷为了把董卓调离其根据地凉州,任命他为并州牧。董卓认识到朝廷用心,遂要求带上亲兵。国家疲弱之际,东汉朝廷无力和强臣讨价还价,只好答应董卓的要求。于是董卓带上三千亲兵,前往并州赴任。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刘宏死,汉少帝刘辩继位,外戚何进辅政。何进与贵族官僚袁绍合谋诛杀宦官,不顾朝臣反对,私召凉州军阀董卓率凉州军入京,以帮助他们诛杀宦官张让和段珪。后因谋泄,何进被张让等所杀。袁绍带兵入宫,杀尽宦官,控制朝廷。随后董卓引军进入洛阳,乱由此始。
人物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郡临洮县(今甘肃岷县)人。东汉末年献帝时军阀、权臣,官至太师,封郿侯。于桓帝末年先后担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利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京城,废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政权从此名存实亡。
董卓成长于凉州,好结交羌人。汉桓帝末年,董卓被征召为羽林郎,后又为中郎将张奂部下作军司马,讨伐汉阳羌人,董卓作战粗猛有谋,力建战功。又先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凉州之乱等战役。中平六年(189年),受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所召,率军进京讨伐十常侍。不久,京中动乱,董卓在北芒立下了救驾大功,回京后便掌权。
又招揽吕布杀掉丁原,很快就吞并了附近两大军阀兵力。随后董卓废少帝,立刘协即位(是为汉献帝),且不久就弑害了少帝及何太后,专断朝政。据有武库甲兵,国家珍宝,威震天下。
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袁绍联合关东各地刺史、太守,爆发董卓讨伐战。初平二年(191年),董卓被孙坚击败,退守长安。董卓在朝野内外都广布亲信,僭用近似天子的服饰及车驾,呼召三台。
司徒王允设反间计,挑拨董卓大将吕布杀死董卓,结果成功。初平三年(192年),董卓为其亲信吕布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