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件  中国历史事件

淝水之战东晋为什么胜利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1-21 11:15:00

西晋经历了十六年的八王内乱,五胡外族乘机入侵中原,西晋灭亡。公元317年晋元帝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在安定的江南重建国家(东晋王朝),而北方则陷入了一片混战,各地先后兴起了十多个外族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

后来以关中为地盘的氐族前秦王朝,苻坚即位天王,明白应重用文化水平高的汉人治国,便以汉人王猛为CEO,国家逐渐崛起强大,在短时间内灭前燕、代国、前凉,统一北方,而苻坚渐有攻灭东晋,统一中国之心。在王猛去世之前,一直劝苻坚不要南征东晋,因为他认为前秦的国力虽比东晋强大,但由于前秦刚刚统一北方,人心并未稳定,加上东晋有长江天险,南侵绝非易事。

但苻坚却轻敌,认为前秦百万大军可投鞭断流,长江不足为惧:只要一声令下,所有士兵把他们的鞭投入长江,就可使长江水断流!但是东晋也有一定的作战能力,尤其是谢玄训练了一支劲旅北府兵,屡屡挫败前秦的小规模南侵。过了不久便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大军南下攻晋,有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队形前后长千里。东晋丞相谢安以其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其侄谢玄为先锋,率领八万北府兵迎击前秦主力。

苻坚大军南下,其弟符融的前锋部队先攻下了寿阳,并派遣被俘的汉人晋将朱序到晋营劝降。没想到朱序一直身在曹营心在汉,到了晋营,却将秦军情况密告谢石,他说:晋军应利用秦大军尚未完全集结之际,攻其不备,击败了秦的前军便可稳握胜算。谢石、谢玄同意这个策略。晋将刘牢之攻打洛涧,秦军败。晋军乘胜追击,谢石率军水陆并进,直抵淝水东岸。

前秦苻坚在寿春城头,遥望淝水彼岸的晋军,但见部阵整齐,将士精锐。他北望八公山上草木如人形,便心生畏惧。(草木皆兵)当时秦军在淝水西岸布阵,晋军无法渡河。谢玄知道自己兵微粮少,不宜久战,便派使者去见苻融,请秦军稍向后退,让晋军能够渡河决战。苻坚原想故意让军队稍向后退,待晋军半渡过河时以骑兵冲杀。不料,秦兵一后退就失去控制,阵势大乱。

谢玄率领八千多骑兵,趁势渡河向秦军猛攻。同时朱序在秦军阵后大叫:秦兵败了!秦兵信以为真,军心大乱,于是竞相奔逃,苻融竟在乱军中被杀。秦军失去主帅,前锋的溃逃又引发后方部队的惊慌,也随之向北逃亡。秦军兵败如山倒,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秦军沿途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淝水一战以前秦大败结束,秦军队被歼和逃散的共有七十多万。

淝水之战时前秦有着八十多万的军士,而东晋只有八万精兵,双方兵力差距很大,但是前秦还是输了,东晋以少胜多,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比较秦和晋的领导层。当时前秦苻坚虽然一统北方,但只是军事上的统一,民心却不稳,前秦CEO王猛临死之前曾经说过国家最大的敌人不是东晋而是归降前秦如鲜卑等民族的贵族,这群人跟随符坚南征,但各怀异志。八十万大军其实是乌合之众,没有对国家的共同使命和愿景。

而东晋领导者面对的不仅是晋朝的存亡之战,也是中华文明的存亡一战。东晋当政的谢安颇识大体,知人善任,团结各方,使统治阶级关系和谐,国家不再撕裂。当时桓冲手握长江上游兵权,桓家与谢家素有积怨,但他以大局为重使两家共同合作,上下一心对抗强敌。东晋北府兵人数不多,但作战能力很强,而且南方人比较适应水战,有着淝水的天险,容易发挥作战能力。

从经济的因素来看,当时前秦刚刚结束一统北方的战争没有多久,各方面的储备都不是很完善,经济实力并不强,也是导致民心不稳的原因;而东晋已进行过几次经济改革,经济稳定,国库充足,所以在经济上是东晋占上风。自古以来战争的胜败都和经济实力挂钩,经济强的一方往往得到最后胜利。

淝水战后,前秦元气大伤,苻坚后来被部下姚苌所杀,境内各族纷纷独立,北方再度陷入大分裂。南方的东晋王朝延续了数十年,局面较北方安定。

本文标签 淝水之战东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