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件  野史秘闻

靖难之役如果马皇后还活着朱棣敢造反吗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7:57:17

很多人都知道,在明朝历史上靖难之役是朱棣发动的一场夺取皇位的战争。原本被朱元璋定下来的皇太孙朱允炆因此下落不明,而朱棣子成了明朝历史上第三个皇帝。但是靖难之役是有很多因素的,首先是朱元璋死了,朱允炆登基,而朱允炆又想要削藩,因此造成了朱棣利益的损失。但是找不到,如果当时马皇后还活着的话,朱棣还会不会想要造反呢。如果马皇后还在世,是不是就不会发生靖难之役呢?

1.靖难之役时,如果马皇后还活着,建文帝继续削藩,朱棣还是会反

如果马皇后还活着,在朱棣造反的时候,已经67岁了,如果保养得当,身体应该还能说得过去。

此时,朱棣等小辈对马皇后的尊敬那一定是有的,而马皇后对孙子建文帝的支持度也是没问题的。

但是,如果建文帝继续削藩,那朱棣还是会反,原因无它,因为建文帝触动到了朱棣最重要的利益。

纵观马皇后的一生,她是个贤惠识大体的贤内助,但基本不干涉政治。

当朱元璋去世一年后,建文帝就开始削藩了,马皇后因为长期依赖夫君,在朝廷的掌控力和影响力还是有限,如此情况下,朱棣对马皇后的顾虑就会减少,不像自己的老爹朱元璋,能收拾无数豪杰,朱棣是不敢造次的。

因此,朱棣造反,无所谓马皇后是不是存在,关键是要看建文帝朱允炆削不削藩,只要削藩,朱棣必定造反。

2.靖难之役前,如果马皇后劝阻建文帝削藩,建文帝大概率不会削藩,如此朱棣就反不了

靖难之役前,建文帝强力削藩,引起了诸王不满,朱棣起身造了反,并且造反成功了。

如果靖难前,马皇后还活着,建文帝大概率削不了藩。

马皇后历来维护后辈们的既得利益,也对儿子的师长们非常注重。曾经,朱元璋收拾李文忠,就被马皇后劝住了;朱元璋收拾太子老师宋濂时,也被马皇后劝住了。

总之,马皇后非常善良,最不愿意看到兄弟反目,也不愿看到叔侄相残,所以会大概率劝阻住建文帝削藩。

如果建文帝不削藩,朱棣造反的概率就会低到很多。

综合来说,马皇后如果在靖难之役还在,如果能劝阻住建文帝不削藩,那么朱棣很难造反。如果马皇后不能劝住孙子,那么朱棣会继续造反。

所以说,马皇后在不在,并不是朱棣造反的理由,而建文帝削藩,才是朱棣造反的真实原因。

3.马皇后如果还活着,朱棣就是有一百颗胆也不敢造反

马皇后是朱元璋的结发妻子,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在郭子兴的主持下嫁给了时为红巾军将领的朱元璋,夫妻二人婚后感情深厚,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创建帝业的岁月里,两人都患难与共,可以是,马皇后即是朱元璋的贤内助,也是他政治上亲密的助手。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马氏被册封为皇后。马皇后与朱元璋生有长子懿文太子朱标、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棡、四子燕王朱棣(存疑)、五子周王朱橚。可见朱元璋与马皇后感情是非常好的,五位嫡子足以证明两人之间的感情。

马皇后不仅是母仪天下的贤后,还是朱元璋的得意政治助手。面对朱元璋屠戮功臣宿将,马皇后总是婉言规劝。太子的老师宋濂,因为孙慎事受到牵连被定为死罪,马皇后直言不讳为宋濂求情,朱元璋最后赦免了宋濂的死罪,把他安置到茂州。马皇后所生五子,都对她敬重有加,第五子周王朱橚,性格放浪不羁,长大后被分封到开封,马皇后对他很不放心,便派江贵妃前去监督,把身上的旧衣脱下来交给江贵妃,并赐一木杖叮嘱江贵妃说:“周定王有过错,可以披衣杖责。如敢违抗,驰报朝廷。”慈母殷殷教诲,周王自是心生敬畏,不敢胡作非为。

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大明皇后,却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去世了,年仅51岁,朱元璋悲痛欲绝,赐谥号慈孝皇后,同年葬于明孝陵。

马皇后的长子懿文太子朱标、太孙建文帝朱允炆皆是性格柔弱仁慈之人,建文帝即位后力主削藩,以遏制日益坐大的藩王叔叔,但是他削藩畏手畏脚,先易后难,敲山震虎,结果导致燕王朱棣奋起反抗,从北平起兵,以“倾君侧”的旗号靖难起兵,我们假设马皇后在建文帝削藩之时还在世,那么朱棣敢造反吗?

马皇后生于1332年,那么到了建文元年(1399年)她也才67岁,武则天这个年龄还没建立大周呢。因此,马皇后在精力上应该不存在问题。由于朱允炆是以皇太孙的身份继承帝位,马皇后自然要被尊为“太皇太后”,以她执掌后宫二十余年的阅历,及在洪武时期经常干政的经历,应该说她的政治影响力依然还是很大,况且她母仪天下,为天下臣民所爱戴,可以说,人心是向着马皇后的,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朱棣造反,“名不正言不顺”,他是知道这中间存在的巨大风险的。

作为一国之母,马皇后为天下臣民所爱戴,她与太祖相伴三十多年,感情笃深,是明朝最有威望的皇后。马皇后若活到了建文年间,以她的威望和能力,削藩是否可行,该怎么削,都会对皇太孙朱允炆产生影响,要知道,历史上朱棣造反,正是因为建文帝削藩不当造成的。马皇后具有一定的政治阅历,因此她必定会在建文帝削藩上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