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件  野史秘闻

土夫子的来历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3:37:18

土夫子是湖南一带对于盗墓者的称呼。“土夫子”本来是对长沙卖黄泥为生者的俗称,因为在当时湖南长沙城里,以烧煤炭为主,而煤炭里面又要放上黄泥巴,以此来增加耐烧延时,故而对黄泥巴的需求极大,于是就诞生了以拖着板车以卖黄泥巴为生的一种职业——土夫子,多以男性壮劳力为主,取土地点也多在城边缘附近。

介绍

土夫子出身贫贱,没有文化。但也行行出状元。黄泥中的上品——“糯米泥”是长沙唐宋土坑墓葬里的回填土(放棺时挖出,后又填入坑中的土)。为此,很多“土夫子”就去墓葬所在地挖取黄泥土。最初偶然挖到了一些唐宋墓葬中的随葬品,卖给古董商,换几升米,几个小钱。但偶尔有一些古器可以卖一个好价钱。土夫子们见有利可图,于是就以盗掘古墓为职业。慢慢地也开始不去卖黄泥巴,干脆以盗墓为生。

历史资料

商承祚先生《长沙发掘小记》:“解放前,长沙盗墓甚炽。”长沙古墓葬“经土夫子盗掘,破坏无法统计”。据考察,有的战国墓葬竟然“前后被盗过六次”,“其破坏之甚,实令人发指。”长沙的“土夫子”曾经结成团伙,各有自己的盗掘范围,他们与古董商之间,也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这些“土夫子”在长沙凭借自己的“本领”发了一些小财,但同时也造成了文物的损坏和流失。著名的长沙子弹库楚帛书,就是1942年由长沙“土夫子”盗掘出土,后被美国人柯克斯骗走,至今仍流落在美国。(现在美国亚洲美术馆藏)

据《潇湘絮语》一书载:“土夫子”本来是民国时长沙对卖黄泥土为生者的俗称。因为在当时的湖南长沙城里,老百姓都是以烧煤炭为主,而煤炭里面需要放上黄泥土,以此来增加耐烧度,故而对黄泥土的需求极大,于是就诞生了以拖着板车卖黄泥土为生的一种职业“土夫子”。

这种行业多以男性壮劳力为主,他们出身贫贱,经常到郊区附近的山丘挖取黄泥土,卖给市区的酒家或居民。做煤用的黄泥需要纯净的黏土,俗称糯米泥,是黄泥土中的上品;一般的老土俗称朱甲土,缺乏粘性不适用。而这种纯净的粘土以古墓墓坑的回填土为最佳,很多“土夫子”就去墓葬所在地挖取黄泥土。最初由于偶然的机会,有人在山丘下坡的唐宋时期墓坑内挖黄泥,意外地挖到一些釉陶器或白瓷碗、碟等随葬物,就带回家中洗净作为用具,但不知道是哪个朝代的文物。

其他

土夫子们多年挖黄泥巴生涯,渐成土层专家,哪个地方有没有墓,他们稍作分析即可得出结论。“土夫子”识别古墓是根据古墓封土(堆筑坟堆的土)和墓葬的回填土的成色、夯层、含水湿度来判断的。也就是“一看二挖”。湖南考古所就有一位胡姓高人,对于土层的了解和分析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记得在常德一考古工地,胡老先生指着一低平洼地说,这里有一战国墓,一北大考古系毕业的高才生不信,与之打赌,结果几锄下去,果然是一座小型的墓葬。原来这位胡老先生就是土夫子出身!

新中国成立后,鉴于这些“土夫子”精湛的技术,当时的文管会就聘请了当中个别优秀者当了发掘工人。他们的“土”办法,对考古发掘工作带来了很大方便。被称之为“土专家”。观察样土判断古墓的深浅和年代,是“土夫子”的特长之一。尤其是在长沙汉墓的科学发掘中,他们指路引线,免去了诸多不便,因为这些汉墓是十墓九空,许多就是他们干的。这一回算是将功补过。据说马王堆汉墓发掘时其千年女尸在棺内难以取出,“土夫子”们出主意用五块木板斜插进去,将棺侧起,谨慎将女尸取出,因此而得以保存。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