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件  探索发现

司马迁写《史记》怎么知道几千年前的事情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8:35:22

司马迁写《史记》,是如何知道几千年前的事情的?这个问题不难解决,那便是参考前代史料。修史不是写小说,不能自由发挥,任何修史者都要参考史料,参考史料是修史的主要方法,比如班固修撰《汉书》,便明显参考了司马迁的《史记》。

可如你所知,司马迁修撰《史记》前,经历了秦始皇焚书,全国各地的书籍都付之一炬,那些历史资料想必也被焚烧,司马迁从何参考史料?下面,就来给大家说一下司马迁修撰《史记》的史料来源。

秦始皇焚书,只烧掉了六国和民间收藏的书籍,秦国官方收藏的书籍并没烧。

据《李斯列传》记载,“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这也就意味着,司马迁修撰《史记》时,可以参考秦朝官方收藏的史料。

有人想必会说,项羽攻破咸阳后,在宫廷放了一把大火,把秦朝官方收藏的书籍也付之一炬,司马迁怎么可能参考秦朝的史料?

但大家不要忘了,项羽不是第一位进入咸阳的诸侯王,在项羽之前,刘邦便已攻破关中。刘邦入关后,诸将沉迷享受,而萧何却直奔秦朝皇家图书馆,搜集了大量珍贵的图书典籍。项羽所烧的,都是被萧何选剩下的,这些书籍的价值,肯定远不如萧何所搜集的。

而且,从理论上说,六国和民间收藏的书籍,都被秦始皇付之一炬,但实际上,还有很多书籍没有焚烧。

秦朝毕竟是二千多年前的古代,当时的统治能力有限,秦始皇的权力,不可能深入到民间的每个犄角旮旯,有胆大的藏书爱好者,逃过秦朝地方政府的眼线,收藏几十本珍贵的图书,这完全可以做到。打个比方,当时地广人稀,书又不是大宗物品,夜深人静之时,偷偷往深山老林里藏几本书,谁能发现?比如著名学者伏生,便冒着杀身之祸,将《尚书》匿藏于壁中。

民间仍有私藏图书者,这恐怕是公开的秘密,甚至连秦始皇也能猜到,但又能如何?他不可能把全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掘地三尺。正因如此,汉朝建立后,由于朝廷图书馆馆藏有限,多次向民间征集书籍,比如汉武帝即位后,便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集图书,广开献书之路。

此外,秦始皇虽然焚了书籍,但并没有杀死撰写书籍以及能背诵书籍的人,这也使得很多被焚烧的书籍,得以在汉朝重新面世

汉朝建立后,曾派出大批官员在民间访问学者,其中有撰写过书籍但书籍被焚烧的,邀请他们重写撰写;或能够背诵某部被焚烧的书籍的,邀请他们默写。比如汉文帝便曾派晁错拜访伏生,向他学习《尚书》。当时,《尚书》虽然躲过了秦始皇焚书,却在战火中受到重创,篇幅不全,晁错此行,也是奉皇帝之命,希望伏生凭记忆把遗失的章节补全。

正因如此,先秦时代的图书虽然经秦始皇焚书和项羽放火之难,但还是保存和复原了不少,这便使得汉代学者修撰先秦历史时,能够找到较为权威的参考史料。顺便说句,司马迁是太史令,能够随意查找官方收藏的书籍,所以,这些劫后余生的珍贵图书,他都可以看到。

司马迁修史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他不像某些书呆子学者那样,窝在书房里闭门造成,而是将史料和实际调研结合。

比如他撰写《淮阴侯列传》时,便亲自跑到韩信的老家,进行访问调查。韩信的家乡人告诉他,韩信当年穷困潦倒时,便有远大志向,他的母亲去世,没钱安葬,可他是到处四处又高又宽敞的坟地。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迁并不轻信任何人的一面之词,为了证实韩信家乡人的话,他又亲自跑到韩信母亲墓地观看,发现果然如此。于是他把这段事实记载到了《淮阴侯列传》中。

司马迁生活的时代,社会生产能力还比较落后,因而对社会的破坏或改造能力也比较弱,许多古代的遗迹都还能看到。所以,司马迁在参考史料的同时,完全可以根据这些遗迹进行考察、验证,去伪存真。

这些正是司马迁得以创造煌煌巨作《史记》的原因。《史记》虽然不完美,有不少谬误之处,但绝对是最接近真实的记载先秦史料的巨作。《史记》中的不少记载,现在都已通过考古得到证实。

本文标签 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