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件  探索发现

历史真有丐帮吗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8:25:47

丐帮,是中国的武侠小说中最常见的帮派,不管是金庸还是古龙还是梁羽生的作品,丐帮都占有很大的分量,丐帮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帮派,但是不是像武侠小说中的那样是天下第一大帮派呢?

要说丐帮,就不得不说说金庸武侠小说,金庸小说中的丐帮有两大镇帮之宝,一个是降龙十八掌,另一个是打狗棒法,丐帮帮主的信物则为打狗棒,丐帮帮主形象塑造得罪成功的,一个是乔峰,靠一套降龙十八掌行走江湖很少遇到对手,带着丐帮众人参与到抗辽救国的壮举中。

另一个则是“北丐”洪七公,集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于一身,是与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南帝段王爷和中神通王重阳齐名的五大高手之一,成为一代宗师,而后来的黄蓉、鲁有脚、耶律齐等都相继担任过丐帮帮主,但其给人魅力远远不及乔峰和洪七公。

关于历史上真实的丐帮的起源,今天也是中说纷纭,但仔细分析一下,所谓丐帮,实际上就是要饭的组织,由于要饭的人多了形成的联盟,社会地位最低,所以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是很正常的。

民间传说的丐帮最早的祖师爷是范丹,相传孔夫子的鲁国讲学时,孔子及其弟子来到了叫花子范丹居住的地方,刚住下就一直下了四十九天的雨,孔夫子派弟子去借粮没借到,接受范丹的救济才不致饿死,因此后世的乞丐供奉范丹为祖师爷,孔子是春秋时期的,范丹是东汉的,两人不是同一时代的人,所以范丹接济孔子的说法站不住脚。此外还有伍子胥、朱元璋、秦琼等都有乞丐拜其为祖师爷,因为这些人都曾经有过行乞的经历。

历史上关于高帮的文献记载很少,《后汉书.独行传》、《左传》、《龙城录》、《稽神录》等都有过乞丐的记载,但仅仅是记载以乞讨为生的个人,而并没有形成帮派。而真正记载乞丐成帮成伍的,是唐代元结著《丐论》,自称:“游长安与丐者为友。”

由此可知以乞讨为生的职业乞丐,可能最早出现在六朝。北宋《东京梦华录》形容开封城“诸行百户,衣着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稍似懈怠,众所不容”。这里所说的规格,大概是指穿着制式服装在特定地区或针对特定对象行乞的人,这些人在行乞时是受到团体的约束的,并要尽规定的义务,也就是形成正式帮派的。

宋元话本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对杭州城里的乞丐头目金老大进行了描述,说他手中的杆子就是丐帮领袖的标志,可以统领全城的乞丐,而这个杆子就是打狗棒的历史原型。这说明在宋朝乞丐成帮派依然成气候,是具有一定组织的社会群体。当时的丐帮纪律之严明,而丐头所持的杆子一直沿用到清代,不仅象征权力,还可以执行帮规,惩戒违规触犯。宋代的丐帮大体以名都大城、集镇里社为聚集活动中心,他们尚没有形成全国性的组织;且多数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群体特征。

清末民初,丐帮组织更趋发达,几乎在每一地区,都有相应的乞丐组织,尤其大城市更是十分明显,比如北京“蓝杆子”、“黄杆子”。黄杆子是由破落贫困的八旗子弟所组成,属于高级乞丐组成的组织;“蓝杆子”是由普通乞丐所组成的组织,而这“黄杆子”和“蓝杆子”就是金庸小说中丐帮的净衣派和污衣派的原型。

河北南部山东北部分布着一支庞大的丐帮组织“穷教行”,其帮中有派,韩门、齐门、郭门等;吉林海龙一带丐帮有“大筐”和“二柜”两种,“大筐”主要由残疾人组成,“二柜”则为普通乞丐;无锡的丐帮有“流门”、“矗门”两支派系;长江中下游地区,丐帮有“三江”、“两湖”等等的派系之分;云南的丐帮则称为“舵”上,帮主曰“舵头。总之清末时全国各地的丐帮都形成了一定的帮派形势的组织。

直到今天,全国各地的丐帮组织任然存在,我们在全国各地的大小城市,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乞丐,除了一些是确实丧失劳动能力被迫行乞以外,很多都是经过系统培训的职业乞丐,也有一些不幸落入黑帮组织被害残疾被逼着行乞的,而这些形形色色的乞丐,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

我们再来结合一下武侠剧中的丐帮来看看,不管是《天龙八部》还是《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等等,基本上有丐帮盛行的年代,都是处在乱世之中,不管抗辽抗金、反元、反清复明等等历史背景下,尤其从清末民初丐帮现象,更能反应社会现实,那就是战乱和社会动荡滋生了丐帮,毕竟当乞丐实际上就是出售自己的人格尊严,当社会稳定了,人们的温饱教育等基本的生存问题都解决了,谁还愿意去当乞丐呢?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