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件  探索发现

赊刀人的预言是真的吗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6:20:59

在上世纪,广大乡镇农村有一群特殊的商贩。他们的卖货方式很奇特,卖时分文不收,只吟一句谶语,应验后再来收钱。时而遇到饥荒战乱的,老百姓几乎用不着钱,这时候就成了以物换物,例如赊放镰刀、剪刀、铁锅等日用品,换取粮食或棉花。

赊刀人的预言多与经济有关,通常是这样的:“猪肉涨到十八一斤的时候再来收钱”、“等人们吃糠的时候再来收钱”。有些预言听起来荒诞不经,却往往能应验。亲历者难免嘀咕:他们莫非真的能够预言?

有些地方的赊刀人自称是鬼谷子传人,能知未来过去,以聋哑人居多,更添几分神秘色彩。来来往往的人群,即便没有购物的需求,出于对预言的好奇赊一把,当然,赊价要比现价贵一些。这时,赊刀人会记下买家的姓名住址,等预言应验后再来收钱。

赊刀人,有证可考最早是在宋代,叫做“卜卖”。到了经济更发达的近代,赊刀人的踪迹越来越多,只要是民风淳朴、流动性差的城镇农村,必会有赊刀人出现。《申报》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咸丰年间,浙江奉化来了一个赊刀人,声称米价从八十文降到十八文就来收钱。光绪初年,米价大跌,赊刀人的预言果然应验,只是赊刀人再也没有回来。

赊刀人的传说流传甚久,百姓口耳相传,传得神乎其神。这是一场骗局吗?还是说赊刀人真的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呢?有人说,赊刀不过是江湖把戏,制造噱头吸引人们买刀罢了。很多地方的赊刀人一去不复返,是因为他们的预言没有应验。

直到近几年,赊刀人的预言才有了比较合理的科学解释,小小的把戏中蕴含着经济学规律。预言其实是种障眼法,以吸引人好奇心之用,淡化赊物品的高价格带给人的反逆情绪,混淆当下付款与远期付款及赊与卖之间的界线,制造原本不存在的消费,以赊促销,无赔钱之虞。

在信息通讯发达的今天,赊刀人不再神秘,如今仍活跃在我国云南、贵州等地。说白了,赊刀只是一种营销手段。大家若是有幸碰到赊刀人,不妨赊一把刀听听他们的预言。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