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的关系与作用。心理学家们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遗传和身体方面的因素
所谓遗传,是指上一代染色体中包含的遗传性状传给下一代的现象。遗传包括种系遗传和个体遗传两种,而在心理学中讨论的问题,主要是个体遗传。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发现,子女与父母之间往往不只是容貌、体形相似,而且性格、智力、兴趣也有某些相似之处。这主要受遗传的影响,遗传不仅在身体外形方面表现出某种相似之处,而且由于子女在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下,他们会经常观察和模仿家长的行为,这样在子女身上会逐步表现出父母身上的某些个性特征。
身体因素主要指一个人的外表和身体的机能对人的个性的影响。人的容貌、体形的好坏对人的个性会产生直接影响。身体外部条件比较好的人容易产生愉快、满足之感,这种自豪感容易使人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反之,身体外部条件不好的人,容易形成一种心理压力,产生一种自卑感,这种自卑感时间一长也容易使人形成消极的个性。同样,人的身体的某一个或多个机能有障碍,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有残疾,也可能引起人的个性的变化,如思想压抑、情绪呆板、行动迟缓等。无论是遗传还是身体方面的因素,如果对一个人的个性产生了消极影响,个人和师长都应进行积极的引导,以使之个性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环境方面的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指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一个人个性形成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个性的影响,是指家庭的经济与政治地位、父母的文化素养和言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这些因素对一个人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其父必有其子”,就形象地说明了家庭因素对人的个性的影响。
研究人格的家庭成因,重点在于探讨家庭的差异(包括家庭结构、经济条件、居住环境、家庭氛围等)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和人格差异具有的不同的影响。
学校教育对人的性格的形成,特别是人对社会、事业、人的看法和态度的形成,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理想、奋斗目标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对人的影响不同于家庭和一般社会环境,不是偶然的、零碎的,而是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学校的文化知识、思想品质、行为规范的教育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来自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班集体的风貌、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等。
社会和社会实践对一个人的个性培养和发展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而且可以说是最终决定一个人的个性形成的因素。一个人从家庭、学校到最终走上社会,为了适应日益扩大的生活领域和人际交往,在反复学习担当各种新角色、新工作应有的行为方式和对事物的态度的同时,形成和改变着某些个性特征。职业的种类、劳动报酬、荣誉、与领导和同事的关系都会对个性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文化因素
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极为重要。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固地“嵌入”整个文化形态里。
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还表现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例如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这里的“勤劳勇敢”的品质便是中华民族共有的人格特征。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具体的文化特征,比如不同的语言、不同的道德理想、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些都会在人的性格上打上不同的烙印。
自然物理因素
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这些物理因素都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比如气温会提高某些人格特征的出现频率,如热天会使人烦躁不安等。但自然环境对人格不起决定性的作用。在不同物理环境中,人可以表现不同的行为特点。
除了上述这些因素以外,年龄也会对一个人的个性产生影响,不同的年龄段,个性都会有明显的区别,这与人的思想发展、知识面扩大、经验的丰富有关。
总之,一个人的个性是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变化的。
-
上一篇: 人格的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
下一篇: 为什么壮族人喜欢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