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制有什么意义
师徒制在我国由来已久,即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工作、生活,使学生更好、更快的融入工作当中的一种形势。
概念
通常中国传统的师徒制分为两种概念:第一种是师傅与徒弟,徒弟在师傅门下学习手艺,师傅将手艺传授给徒弟,徒弟免费为师傅工作。双方多为商业与利益的合作,所以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一说。 第二种是师父与徒弟的关系,师父不仅承担起徒弟的老师、教授技艺的责任,还要承担起父亲的责任,除了学习以外,还要对徒弟的生活进行照顾,而徒弟对待师父则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尊敬。这种没有血缘却胜似血缘的关系,让师父与徒弟往往有非常深厚的感情。
发展
师徒制本是一个传统的传承方式,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几百年来为各行各业所广泛运用。近年来,由于培训方式和教育方式的更新,很多企业逐渐摒弃了学徒制。 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各行各业培训新人的方式也在变。但无论怎样变,能够有效传承企业精髓的不能变。否则,越变越缺少个性,越变越走样,其结果是失去了真正该传承的东西。
意义
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中,学徒们都是很小就开始拜师学艺,前面三五年几乎都是打杂跑腿、培养性格,十六岁左右才正式开始学艺。在传统“师徒制”的模式下,磨练耐心是很重要的一个过程。因为手艺活到最后,都是十分枯燥无趣的,要坚持下去,就非得靠耐心不可。
而在正式学艺后,师父不仅传授他们技艺,更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地传授徒弟待人接物的学问。在传统“师徒制”模式下,徒弟不仅学一技之长,更学做人。因此,古代“师徒制”培养的不是一个手工技艺人才,而是一个德艺双馨的匠人。
《考工记》上说:“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并注:“父子世以相教也”。《国语·齐语》还解释了世传技艺的好处在于:“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则工之子恒为工”。耳濡目染,教者省力,学者亦快,结果便形成了《荀子·儒效》上说的“工匠之子,莫不继事”的传统做法。
师徒制不是对新型培训方式的否定,而是一种更加积极完善培育新人的手段。在企业人力管理中,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存在这种“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模式。像过去国企老厂的“师徒制”甚至有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精彩演绎了整整一代人的工作关系。
对于师傅来说,除了自我能力的提升外,也有着很大的社会价值,一个人能够通过自己的阅历来帮助别人一起成长,那是功德无量的一件事情,佛教当中有三个不同境界的布施:第一是财布施,就是施人钱财,替人解难;第二是法布施,就是教人做人做事的方法和道理;三是无畏布施,就是给人以希望,让人无所畏惧的生活。我觉得,一个合格的师傅,必然就是一个能够很好的做到“法布施”和“无畏布施”的人,而这也需要师傅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不断的学习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