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盔的发展历史
头盔是保护头部的装具,是军人训练、作战时戴的帽子,是人们交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多呈半圆形,主要由外壳、衬里和悬挂装置三部分组成。外壳分别用特种钢、玻璃钢、增强塑料、皮革、尼龙等材料制作,以抵御弹头、弹片和其他打击物对头部的伤害。中国古代称为胄、首铠、兜鍪或头鍪。
2020年4月,公安交管部门依法查纠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不佩戴安全头盔,助推养成安全习惯。
发展历史
头盔,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原始人为追捕野兽和格斗,用椰子壳等纤维质以及犰狳壳(qiúyúke)、大乌龟壳等来保护自己的头部。以阻挡袭击。后来,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和战争的需要,又发明了金属头
盔。国外最早的金属头盔是公元前800年左右制造的青铜头盔。而我国安阳殷墟出土的商朝铜盔,正面铸有兽面纹,左右和后边可遮住人的耳朵和颈部,距今大约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殷墟铜盔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头盔了。
17~18世纪,随着手枪、步枪等热兵器的出现,铜盔基本上失去了防护作用,人们不得不寻求新的头盔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军首先研制出了能防炮弹破片的头盔,这就是“亚得里安”头盔。说起来还真是一段趣话: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机枪、大炮的大量使用给毫无防护的参战者带来了巨大的伤亡,参战的双方对横飞的弹片都束手无策。一天,一名法国士兵正在厨房里值勤,突然德军的炮弹袭来,顿时硝烟弥漫、弹片横飞,这名士兵为了保护头部,情急之中把一口锅扣在头上,结果还真有效,空中乱飞的弹片碰上铁锅纷纷被弹落,铁锅救了士兵的命。
后来,一位名叫亚得里安的将军得知了这件事,很受启发,立即下令研制能防弹片的金属头盔。这种头盔是用哈特非钢制造的,因此也叫钢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军和英军也都装备了这种重约0.5~1.8kg的头盔。尽管当时的头盔只有一个金属外壳和衬垫,但它却是现代头盔的雏形。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又研制出M1等锰钢头盔,防护能力又有较大提高。但是,武器在不断发展,杀伤威力在不断地增大,轻武器的杀伤效果也有很大的提高。锰钢头盔已不能满足新的防护需要,头盔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当20世纪70年代美国公司研制出用于单兵防护领,使头盔的发展有了新的突破。
从20世纪世界主要国家陆军头盔使用的材料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头盔,凯夫拉头盔、尼龙头盔、改性聚丙烯、超高分子聚乙烯头盔和钢盔。美军的凯夫拉头盔,在“格林纳达”战斗中首先使用。根据1983年美军入侵加勒比小国格林纳达的战斗总结报告,总共有22发7.62mm枪弹弹头击中了“凯夫拉”头盔,但都没能把头盔击穿。“凯夫拉”头盔的防弹性能在入侵格林纳达和以后的海湾战争中经受了实战考验。
当今世界上,除美军外,日、德、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军队都装备了“凯夫拉”头盔。法军在20世纪80年代更换了新型钢盔,取代了1951年装备的51式头盔。新头盔材料为锰钢,提高了防护性能;除法国外,俄罗斯、丹麦、捷克、荷兰等国军队也使用钢盔,但同时还在研究合成材料的头盔,而且有的国家军队已部分装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