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事件  社会百态

有些文物陶俑为什么表面会长毛

编辑:天下发布时间:2022-02-04 08:39:40

并非所有陶器都会出现盐析情况,有些陶制文物做过脱盐处理,就不会因为温、湿度变化出现盐析,而有些陶制文物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做脱盐处理,就会在一定环境下出现盐析。

类似于陶制人像的文物四周长满了小绒毛,在光线的照射下仿若一只“金丝猴”。网友纷纷留言“毛未免太多了点吧”“貂裘大衣不错嘛”,还有网友从学术角度出发表示,“我老师说,可能是因为展柜环境潮湿,陶俑里面的盐分被析出来了”。

到底怎么回事?是博物馆文物保存工作没做到位,还是真有不可控因素?

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是有这么个情况,是6月12日发现的。现在已经做了处理。”因为此前该文物遇到天气、温度变化原因,出现盐析,呈现出网友拍摄下来的类似于文物长毛的情况,“文物已经撤展下来了,现在文物已经在文物修复室里,已经做了处理、养护。我们联系了相关文物专家,将对文物进行近一步检查。”

该件文物是一件陶制胡人俑。但并非所有陶器都会出现盐析情况,有些陶制文物做过脱盐处理,就不会因为温、湿度变化出现盐析,而有些陶制文物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做脱盐处理,就会在一定环境下出现盐析。“之前这一例文物也发现过类似情况,只是它(出现问题)的频率、频次很难确定。展柜里面有温湿度调节。当我们发现这种情况后,就及时做了处理。”

盐析现象原因

盐析(salting out)是指在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中性盐,随着盐浓度增大而使蛋白质沉淀出来的现象。中性盐是强电解质,溶解度又大,在蛋白质溶液中,一方面与蛋白质争夺水分子,破坏蛋白质胶体颗粒表面的水膜;另一方面又大量中和蛋白质颗粒上的电荷,从而使水中蛋白质颗粒积聚而沉淀析出。常用的中性盐有硫酸铵、氯化钠、硫酸钠等,但以硫酸铵为最多。得到的蛋白质一般不失活,一定条件下又可重新溶解,故这种沉淀蛋白质的方法在分离、浓缩,贮存、纯化蛋白质的工作中应用极广。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