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城市成暖气片销量增长主力
最近北方多地开启供暖模式,也让“南方供暖”的话题又热了起来。近日,有媒体披露了一份统计数据:2019年,家用暖气片销量同比增长430%,而销量增长的“主力军”正是上海、南京、武汉等南方城市。同时,中国建研院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院院长徐伟也向媒体介绍:“大致测算了一下,未来十年,南方供暖总市场规模可能在4000亿-5000亿,平均到每年,可能会增加400亿的规模。”
这也让不少人、特别是南方的小伙伴更关注南方是否能真的供暖。网络一直有个段子:南方这么多年没供暖都熬过来了、这两年供暖的呼声突然高涨的原因是——因为以前网络不发达,谁知道北方人冬天过得这么舒服……
为什么南方不像北方采取大规模供暖?
多年来,秦岭-淮河线逐渐成为我国公认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它还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1月份0℃等温线、温带季风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区分界线……到上世纪50年代,它又成为南北集体供暖的分界线。
此前,中国气象局曾解释: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北方主要参照苏联模式,初步建立了住宅锅炉集中供暖体系。也是在那个时期,我国开始划定南北集中供暖的界限。由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水平落后,能源紧缺,在节约经济成本的前提下,优先考虑了气候寒冷的北方地区。
目前流传着多个版本的故事,最主流的一种是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南北供暖线,主要依据是苏联的气候计算方法规定:室外温度5℃以下定义为冬天。因此,只有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被界定为集中供暖的地区。
这种计算方法的缺陷在于,只考虑大气温度,并没有考虑湿度、风速等可能影响人体感温度的因素。从气象学角度看,湿度对体感温度影响较大,湿度每增加10%,人体感受到的温度则降低1℃。但也有业内专家认为,南方有集中供暖的需求存在一些现实的困难,例如广大南方地区在城市规划中没有供热专项规划,供热基础设施的投入巨大,政府和居民的经济负担较重。
南方到底该不该有暖气?
早在2015年的采暖季,住建部就曾回应:提倡“南方地区”科学地选择适宜采暖方式,采用分散、局部的供热方式,解决个性化采暖需求。
当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人说,目前媒体关注的“南方地区”主要指长江流域地区,特点是夏热冬冷,涉及14个省(直辖市),约1.5亿城镇人口。“南方地区”冬季潮湿阴冷,室外温度低于5℃时,人们的不舒适感强烈。“南方地区”冬季采暖是生活水平提高后的自然需求,但是选择什么样的供热方式适宜,需要统筹解决。
该负责人认为,根据“南方地区”气候情况、建筑保温情况、人的居住习惯等,以及考虑到采暖期短、负荷小、波动大等供热特点,提倡科学地选择适宜采暖方式,采用分散、局部的供热方式,解决个性化采暖需求。如用热泵式分体空调器、燃气壁挂炉、电采暖等分户独立供热方式,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太阳能辅助等局部供热方式。
在南方居住过的小伙伴应该知道,一些南方朋友已经在家中装上了暖气、空调等供暖设备。据央视财经近日报道,贵阳市一些新建小区,供暖企业通过像空调一样原理的热泵技术,经过处理将45℃的水送入业主家中的地热管中供暖。4个月24小时不间断供暖,每平方米26元。
但需要注意的是,分户供暖方式也被认为不利于节能减排,同时老百姓花费较多。不过,近几年石墨烯等技术在供暖行业应用,还有不少企业开始探索智慧供热。比如,此前华为已经在哈尔滨开展智慧供暖试点,探索在确保北方冬季供暖第一民生需求的同时,推广节能环保、降低空气污染物排放的场景应用解决方案,根据气温变化用智慧赋能调节室温,既保证住户家中的供暖舒适度,又降低能耗水平。
-
上一篇: 日本皇宫宣告第一皇位继承人
-
下一篇: 第21号台风艾涛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