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口技
  •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参考资料:
  • 译文

      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正赶上有户人家宴请宾客,在大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屏风,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屏风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众多宾客围绕着屏风而坐。一会儿,只听见屏风里面醒木一拍,全场马上静悄悄的,没有人敢大声说话。

      远远地听到幽深的巷子中有狗叫声,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她的丈夫在说梦话。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醒了。妇人抚慰孩子喂奶,孩子含着乳头哭,妇女又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又有一个大儿子醒了,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子的声音,孩子边含乳头边哭的声音,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笑,心中默默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过了一会儿,丈夫打起了呼噜声,妇女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消失。隐隐听到有老鼠作作索索活动的声音,盆子翻倒倾斜,妇女在梦中发出了咳嗽声。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端正了坐姿。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物品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发出;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救火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清其中一个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席位,捋起衣袖,伸出手臂,两腿打着哆嗦,差一点争先恐后地跑了。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风一看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注释
    京:京城。
    善:擅长,善于。
    者:……的人。
    口技:杂技的一种。用口腔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
    会:适逢,正赶上。
    宴:举行宴会,名词动用。
    于:在。
    厅事:大厅,客厅。
    施:设置,安放。
    屏障:指屏风、围帐一类用来挡住视线的东西。
    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而已:罢了。
    团坐:相聚而坐。团,聚集、集合。
    少(shǎo)顷(qǐng):不久,一会儿。
    但:只。
    闻:听见。
    下:拍。
    满坐寂然:全场静悄悄的。坐,通“座”。寂然,安静的样子。然:用在形容词的词尾,表示:……的样子。
    哗:喧哗,大声说话。
    坐:通“座”,座位,这里指座位上的人。
    寂然:静悄悄的样子。
    深巷:幽深的巷子。
    深:很长。
    犬吠:狗叫(声)。
    遥:远远地。
    惊觉(旧读jiào):惊醒。
    欠伸:欠:打呵欠 ,伸:伸懒腰。
    呓(yì)语:说梦话。
    既而:不久,紧接着。而,这里作表时间的副词的词尾。
    啼:哭。
    抚:抚摸,安慰。
    儿乳:乳:作动词用,喂奶。
    含乳:乳头
    呜: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
    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
    当是时:在这个时候。
    初:刚,刚开始。
    叱(chì):大声呵斥,严厉批评。
    一时:同一时候。
    齐发:一齐发出。
    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意思是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毕:全、都。备:具备。
    无不:没有一个不,否定加否定表示肯定。
    伸颈:伸长脖子。
    侧目: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名词动用。
    默叹:默默地赞叹。
    以为:认为。
    妙绝:奇妙极了,好极了。绝:到了极点。
    未几:不多久。
    齁(hōu):打鼾(hān),打呼噜。
    渐:慢慢地。
    微闻:隐约地听到。
    作作索索:老鼠活动的声音。(拟声词)
    盆器:指盆一类的盛物的器皿。
    倾侧:翻倒倾斜。
    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意:心情。少(shǎo):稍微。舒:伸展、松弛。
    稍稍:时间副词,据《词源》释为“随即”,这里是渐渐。
    正坐:端正坐的姿势。
    忽:忽然,突然。
    火起:起火,失火。
    齐:一齐。
    俄而:一会儿,不久。
    中间(jiàn):其中夹杂着。中:其中 间:夹杂
    力拉崩倒:劈里啪啦,房屋倒塌。
    力拉:拟声词。
    火爆声:烈火燃烧物品爆裂的声音。
    齐作:一齐发出。
    曳(yè)屋许许(hǔhǔ)声:(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曳:拉。许许:拟声词,呼喊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没有的。
    虽:即使。
    不能指其一端: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形容口技模拟的各种声响同时发出,交织成一片,使人来不及一一辨识。一端:一头,这里是“一种”的意思。
    口:嘴巴。
    名:作动词用,说出。
    于:在。
    是:这。
    变色:变了脸色,惊慌失措。
    离席:离开座位。
    奋袖出臂:捋起袖子,露出手臂 奋:张开、展开 出:露出。
    股:大腿。
    战战:打哆嗦;打战。
    几(jī):几乎,差点儿。
    先走:抢先逃跑。走:跑。
    群响毕绝:各种声音全都消失了。
    毕绝:都消失了。
    撤屏:撤去屏风。
    是:这。
    奋:扬起,举起,撩起。

  • 一词多义
    坐:众宾团坐(坐下) 满坐寂然(通“座”,座位)
    乳:妇抚儿乳(喂奶) 儿含乳啼(乳头)
    而:既而儿醒(表时间副词的词尾,不译) 妇拍而呜之(连词,表并列)
    妙:众妙毕备(妙处,名词) 以为妙绝(奇妙,形容词)
    指:手有百指(手指) 不能指其一端(指明)
    绝:以为妙绝(极) 群响毕绝(消失)
    发: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发出)
    作:有鼠作作索索(拟声词)百千齐作(发出)

    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句意:全场静悄悄的。)

    古今异义
    会,古义:适逢 今义:会议(会宾客大宴)
    但,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词,但是(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稍,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稍稍正坐)
    间,古义:夹杂 今义:事物两端之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股,古义:大腿 今义:指机关团体中的组织单位;或作量词;或称集合资金中的一份;或指屁股(即臀)
    走,古义:跑 今义:步行(几欲先走)
    是,古义:这,那 今义:判断动词(当是时)
    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虽人有百手)(初一课本注释)
    善,古义:擅长 今义:善良(京中有善口技者)
    名,古义:说出 今义:名字,或作量词(不能名其一处)
    微,古义:隐隐约约 今义:小,微小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闻,古义:听 今义:用鼻子嗅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少,古义:稍微 今意:数量小的;不经常;短时间;丢,遗失;轻视(宾客意少舒)

    注音
    呓(yì)语
    吠(fèi)
    叱(chì)
    齁(hōu)
    中间(jiàn)
    力拉崩倒(dǎo)之声
    曳(yè)屋许许(hǔ)声
    几(jī)欲先走
    少(shǎo)
    惊觉(jiao)

    词类活用
    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活用为动词,说出。句意:不能说清其中一个地方。)
    会宾客大宴(会:适逢。宴:名词活用为动词,举行宴会。句意:正赶上一家摆酒席大请宾客。)
    遥闻深巷中犬吠(遥:形容词活用为状语,远远地。)
    妇抚儿乳(乳:名词活用为动词,喂奶。)
    妇手拍儿声(手:名词活用为状语,用手。)
    众妙毕备(妙: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妙处)
    群响毕绝(响:动词活用为名词,响声)

    特殊句式
    1.京中有善口技者(固定句式,“有……者”相当于“有个……的人”)
    翻译: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
    2.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翻译: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翻译:在这时候,宾客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袖子,露出胳膊,两条腿哆哆嗦嗦,几乎都想抢先逃跑了。

    时间量词
    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
    表示同时发生:一时
    表示相继发生:既而
    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俄而、少顷、未几

    表示时间的词语
    少顷:一会儿
    既而:不久,紧接着
    是时:这时
    一时:同时
    未几:不久
    忽:忽然
    俄而:不久
    忽然:忽然

  • 一、翻译:
    1、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即使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只手指,不能指出其中的一种声音;(即使)人有一百个嘴巴,每个嘴巴有一百只舌头,不能够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不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袖子,露出手臂的,两只大腿打哆嗦,几乎想要先跑。

    二、本文中心:
    本文作者通过对口技表演中各种声音的生动逼真的描摹,赞扬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重点,答题关键)反映了我国古代记忆人的智慧和才能。

    三、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地清清楚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结构上:首尾呼应
    内容上:突出中心。第一次是说明口技表演者的一般设施。尾端是强调口技表演者一般设施的简单。侧面烘托出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四、文中二、三、四段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何作用?
    答: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直接或间接写出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五、为什么写犬吠用“遥闻”,写鼠声用“微闻”?
    答:遥闻是远远地听见,突出了小巷的幽静。微闻是小小的声音,突出了家里的安静。侧面烘托出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符合人们的听觉感受。

  •   第一部分

      (第一段),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开演前的气氛。这部分是下文记叙精彩表演的铺垫。

      文章以“京中有善口技者”开篇,介绍口技表演者,是本文的一句总说,即全文意在说明这位“善口技者”的技艺之“善”擅长。“会宾客大宴”,点明口技表演者献技的时间和事由:这场口技表演是在一次“宾客大宴”之时;因是“大宴”,故有此盛举。“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指明表演的地点和简单设施,说明这是一个临时演出场所,地方不大。再根据这次表演内容的特点,指出口技表演者是在幕后表演。又将简单的道具一一列出,指明仅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以示别无他物,口技艺人的表演主要凭的是他的“口”。最后以“抚尺一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点染表演即将开始时全场肃穆紧张的气氛。这部分除一个“善”字外,对口技表演者不加任何赞词,却处处为其高超技艺张本,造成很强的悬念,使读者料想必有一场精彩的表演。

      第二部分

      (第二段至第四段),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这部分是全文的主体,描写口技艺人所表演的两个场面:一是一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复睡的情形;二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

      第一层(第二段),写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吠惊醒的情形,以及宾客对口技表演的由衷赞叹。

      口技表演由远远听到从深巷中传来的犬吠声开始。然后以一个四口之家作为想像中的“舞台”,使听众的注意力由外景转入内景。先写“妇人惊觉欠伸”,听到犬吠声而醒来,这就拉开了一家人深夜被惊醒的帷幕。再写“其夫呓语”,画面逐渐清晰。又由于“欠伸”“呓语”惊动了幼儿,幼儿“大啼”。至此帷幕大开,相继出现许多声响:丈夫被吵醒,大儿也被吵醒,于是“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打破深夜的静谧,使口技表演达到第一个高潮。

      第二层(第三段),写表演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以及宾客的情绪变化。

      先写丈夫的“声”,并伴以妇人的拍儿声,“渐拍渐止”,给人以时间缓慢推移而声音渐弱的感觉。接着以老鼠跑动偷食、“盆器倾侧”的声音,妇人梦中的咳嗽声,表示夜静更深,全家人又入睡了。这一层,表现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由前一个高潮落入低潮,并为下一个高潮蓄势。

      第三层(第四段),写表演一场突然而至的大火灾的情形,以及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动作。

      开始用类似画外音的手法,以“一人大呼‘火起’”,突然加快节奏。接着写这个四口之家突然遭到意外变故的情形:“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气氛骤然变化。然后内景转为外景,以“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表现人们的惊恐万状,再以“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表现火势的猛烈和火场的纷乱,又以“凡所应有……不能名其一处也”极言声音之杂乱、逼真。至此,口技表演达到了第二个高潮,即最高潮。

      第三部分

      (第五段),写表演结束时的情景。再次交代表演者的道具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与首段相呼应,说明在演出中未增加任何道具,刚才的精彩表演的确是从“口”中发出的。

      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令人叹服.作者笔下的这场口技表演距今已三百多年,今天仍能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   《口技》是一篇清朝初年散文。表现了一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本文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演者用各种不同的声响,异常逼真地摹拟出一组有节奏、有连续性的生活场景,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全文紧扣“善”字,形象而逼真地进行正面描写,由简单到复杂、由弛缓至紧张的三个场景,再侧面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其间插入笔者的简要赞语。这种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为文章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行文语言简练而又细腻,形象而又传神,构成自然、清新、感人的格调。

  •   一、熟读课文,根据提示,画出文中描摹音响的语句。

      设题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课文的主体部分,体会文中声响描写的精妙,对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获得丰富的感性印象。我们让学生根据提示填写描摹声响的语句,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口技艺人的艺术构思,从而真正进入口技艺人所设计的“规定情景”之中,所以填空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注意引导学生细心体会各种声音所表现的情景,并合理地补充一些细节,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求学生在完成这道题和熟悉首尾两段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1.表现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

      ①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分而合。

      遥闻深巷中犬吠……众妙毕备。

      ②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声。

      夫齁声起……妇梦中咳嗽。

      2.表现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况。

      ①响声大作,由少而多。

      忽一人大呼“火起”……百千犬吠。

      ②百千齐作,应有尽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无所不有。

      体会课文的写作技巧,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课文中描述听众反应的语句,说说这些描述起什么作用。

      2.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艺人的演技有什么作用?

      提示:设题目的是使学生理解侧面描写手法的作用。指导学生答题时不要孤立地讲侧面描写。例如写表演,除了要写到表演者和表演内容,往往还会自然地写到欣赏表演的人的反应,而后者就是在运用侧面描写。又如开头和结尾相照应,除了使结构保持完整而外,也具有侧面烘托、强调意图的作用。侧面描写是一种常用的手法,应有所了解,但关键在于自觉、恰当地运用。

      1答:描述听众反应的语句有:“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样写,层层深入,写明宾客们从尚可自持到难以自持到不能自持的过程,从侧面突出表演的效果,烘托出表演技艺的高超。

      2答:开头提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从内容上看,点明文章中心,极言道具之简,意在为后文表演复杂的声响做烘托、对比。结尾重现道具,则在证实、强调刚才的一切声响都是从一张嘴中发出的,从而更突出表演者技艺的高超,也具有烘托的作用。从结构上看,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这些句子中的划线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古今意义不同的,如“会”(正好赶上、恰巧、正好)、“但”(只)、“闻”(听见)、“少”(稍微)、“虽”(即使)、“走”(逃跑);二是古今用法不同的,如“宴”(举行宴会)、“乳”(喂奶)、“名”(说出)在课文中都用作动词,都用作名词。对这些容易理解错的词,应提醒学生注意。

      1.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正赶上,恰巧。 宴:举行宴会。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只,仅。 闻:听见。

      3.妇抚儿乳

      乳:喂奶。

      4.宾客意少舒

      少:同“稍”,稍微。

      5.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

      6.几欲先走

      走:逃跑。

      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

      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较多,到一定阶段需要加以整理,这样才能有效地掌握它们的用法,获得牢固的记忆。这道题实际上是给学生提供一种整理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整理方式。

      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然

      1.表示突然发生:忽 忽然

      2.表示同时发生:一时

      3.表示相继发生:既而

      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俄而 少顷 未几

清代的其他诗人
  • 佟世南 佟世南 字梅岭,清满洲(辽东)人。康熙年间任临贺知县,善填词,长于小令,修辞婉丽,意境幽美,曲折含蓄,词风与纳兰性德相近。著有《东白堂词》、《鲊话》、《附耳书》等。查看更多佟世南的诗文
  • 林嗣环 林嗣环 林嗣环(1607——约1662),字铁崖,号起八。清代顺治年间的福建晋江人(现泉州市安溪县官桥镇驷岭村),当时的进士。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生,从小聪颖过人,七岁即能属文。著有《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口技》等,其中《口技》的删减版至今仍为初中语文课文。《荔枝话》是一篇记述荔枝的科技小品文,不仅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农业经济方面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他的这些著作都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无价之瑰宝。查看更多林嗣环的诗文
  • 孙原湘 孙原湘 孙原湘(1760~1829)清代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查看更多孙原湘的诗文
  • 屈大均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查看更多屈大均的诗文
  • 阮元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查看更多阮元的诗文
  • 陈去病 陈去病 陈去病(1874—1933),中国近代诗人,南社创始人之一。江苏吴江同里人。因读“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毅然易名“去病”。早年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宣传革命不遗余力。在推翻满清帝制的辛亥革命和讨伐袁世凯的护法运动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诗多抒发爱国激情,风格苍健悲壮。1923年担任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为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28年后曾任江苏革命博物馆馆长、大学院古物保管委员会江苏分会主任委员。1933年,病逝于故乡同里镇。查看更多陈去病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