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都处于危急境地。
谓进退两难而动辄得咎。
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容身。也指进退两难。
前进后退均无容身之处。比喻处境困难。
前进后退均合规矩。
今夜是何夜?多用作赞叹语。谓此是良辰。
谓谨慎小心、始终一致。
比喻浅陋、片面的见识。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刘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
敬:恭敬。事:侍奉,为他人效劳。暇:空闲。恭敬地为他人奔走效劳,忙得没有闲暇之时。
见“敬授人时”。
亦作“敬授民时”。《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蔡沉集传:“人时,谓耕获之候”。《史记·五帝本纪》引作“敬授民时”。谓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以“敬授人时”指颁布历书。
亦作“井渫莫食”。谓井虽浚治,洁净清澈,但不被饮用。比喻洁身自持,而不为人所知。语出《易·井》:“井渫不食,为我心恻。”王弼注:“渫,不停污之谓也。”孔颖达疏:“井渫而不见食,犹人修已全洁而不见用。”
语言善巧而行动乖违。犹言口是行非。
补救过失都来不及。
合:聚集。匡:救助,帮助,拯救。“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省略语。原指春秋时代齐桓公多次会合各国诸侯,称霸华夏,使混乱不安的政局得以安定。后用以形容有卓越非凡的治国才能。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略语。喻功败垂成。
九:表示极多。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酒已经变酸了,依然卖不出去。原比喻奸臣阻拦了有学问、有贤德的人为国家效力,使国君受到蒙蔽。后比喻经营无方或办事用人不当。
内心存仁,行事循义。
谓杂草塞道。形容衰败荒芜的景象。
绝国:异国。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身在异国不同风俗的地方。
见“抉目吴门”。
见“抉目吴门”。
指错误长久沿袭,已成习惯。贯,通“惯”。
书简堆积,充塞屋子。形容文章极多。
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同“积重难返”。
用为隐居不仕之典。
犹今言将困难留给自己,将方便让给别人。
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同“疾风知劲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