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不谐于流俗而受到的讥议。
犹言负固不服。
背土筑坟。古代认为是一种孝义的行为。
犹言负固不服。
像覆置的盂那样安稳。比喻稳固,不可动摇。亦作“覆盂之固”。
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用斧、钺杀人的刑罚。泛指死刑。
同“改弦更张”。
荠:甜菜。荼菜虽苦,但是和内心的痛苦相比,觉得就像荠菜一样甜美。
高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精美食品。指习惯于骄奢享乐生活的富贵人家的子弟。
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
见“公尔忘私”。
把枣子整个儿吞下,不细嚼辨味。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时:时机。等待时机然后行动。
见“国而忘家”。
见“含血喷人”。
河:黄河。汾:汾水。隋末大儒王通(文中子)在黄河、汾水之间设馆教学,远近来此求学者达一千余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程之、薛收、温大雅等都是他的门徒,而这些人都是唐初的功臣,时称“河汾门下”。后用以比喻名师门下,人才济济或人才辈出。
横草:把草踩倒。如同将草踩倒的那样功劳。比喻轻微的功劳。
河鱼:腹疾的隐称,因鱼腐烂是从腹中开始而得名。指腹泻。
鸿鹄凭借羽翼而高飞远行,因以“鸿渐之翼”比喻大才;高才。
唐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之分,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谓之“杂端”;凡公堂会食,都不谈笑,如杂端先笑,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谓之“烘堂”。见唐赵璘《因话录·征》。后因以“烘堂大笑”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
有所恃而终不悔改。语本《书·舜典》:“眚灾肆赦,怙终贼刑。”孔传:“怙奸自终,当刑杀之。”
见“浑沦吞枣”。
整个地吞下枣子。比喻笼统地接受,不加分析,食而不化。
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
自然形成的整体,没有斧凿的痕迹。
汉代曾以公家车马送应举的人,后以公车指入京应试的人。“获隽公车”
《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原指火形和龙形的文彩,后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犹如补缀百家之衣。
宋陈慥,字季常,其妻柳氏凶悍而好嫉妒,陈慥颇为惧怕。事见宋洪迈《容斋三笔·陈季常》。后因谓惧内为“季常之惧”。
形容内心喜悦之甚。
比喻妇女勤俭治家。语本《诗·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又《豳风·七月》:“馌彼南亩,田畯至喜。”